中国古代对死刑的判罚是十分严格的,清朝的时候如果你要判处死刑一定要上报朝廷,皇帝跟刑部同时签字了才能执行死刑。但是有几类人是不能被判处死刑的,今天给大家讲的第一类,那就是独生子。
古代是十分讲究孝道的,一般情况家中必须有一个男丁留下来赡养年老的父母,而那个留下来的男丁相当于现在的独生子。
古代征兵的时候也是有规定的,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男丁留下来赡养父母。这样做能让出征的士兵不用担心父母的身体,可以更英勇地杀敌。
(资料图片)
当然了到了生死存亡之际,会出现全民皆兵的现象,那个时候只要是男人一定得上阵杀敌。
《春秋公羊传·》:“子不复仇,非子也。”意思是如果别人欺辱你的父母,你必须复仇,否则你不算是个合格的儿子。
那如果你为父母报仇杀了人会被判处死刑吗?古人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会从轻处罚,有时候直接被判无罪,而且还能得到重用。
东汉年间,一个叫王寄的人羞辱了董黯的母亲,董黯为了复仇,杀了王寄到官府自首。官府是怎么判罚的呢?
《四明图经》记载:“和帝释其罪,召为郎。”意思是董黯不仅无罪,皇帝还征召他来朝廷做官。
汉灵帝时期,赵娥父亲被同县人所杀,兄弟三人相约报仇,但是死于瘟疫。赵娥出嫁后,她仍不忘复仇,等了十多年,终于亲自手刃仇人,并向衙门自首。
那官府是怎么判决的呢?县尉将她“强载还家”,意思是县尉强行将她赶回家,不让她自首。后来县令宁愿弃官,也要将她免于死刑。
后来这件事传到省级领导那里,省长当即为她立碑。国家领导知道后,还亲自上门给赵娥送礼。
由此可见,在古代孝道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。如果孝子确实犯了法,国家将怎么处理?
清代法律有明确规定如果罪犯是独子,家中有年迈体弱的父母,就可以留在家中侍奉父母,叫“留养承祀”。
当然也有例外,比如你杀的是另外一个家庭的独生子,那么犯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,都是要被判处死刑的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